您好,欢迎来到您的网站!

官方微信号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1964那些难舍的长征记忆
发布日期:2024-07-23 20:28:51 来源:欧宝体育投注
提起遵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遵义会议、国酒茅台,可是,遵义现代工业的巨变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

  提起遵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遵义会议、国酒茅台,可是,遵义现代工业的巨变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事实上,从全国格局来说,三线建设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而1964,也因此被认为是三线建设的元年!

  然而,随着年代的逐渐远去,过去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原来的长征电器集团已经改制成为遵义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各个民营的股份制企业。原长征电器集团公司董事长,现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可仁不无感慨地说,长征电器公司为遵义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的低压电器产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政策的实施,上海路两边许多老旧厂房被拆迁,崭新的商厦和社区拔地而起。然而,隆隆的机器声和历史记忆不能被忘记,也不应该被忘记,如何将历史与未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了长征电器集团公司和众多三线建设者思考的大事。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1964文化创意园在思考、学习、借鉴的过程中诞生了……;2014年,该项目被列为遵义市八大工程的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三线建设,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决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准备对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外敌入侵,党中央作出了全面调整我国工业布局的战略决策。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央决定在遵义建设一个年产低压电器主要元件60万件的电器生产基地。对于长征公司,至今仍有不少老遵义人习惯称之为长征基地。实际上,这是长征公司最早的名字----第一机械工业部长征电器基地。

  从1964年年底起,一机部西南工作组、第八设计院等相关人员从上海专门赶到遵义进行前期的选址等工作,根据当时中央关于三线建设项目“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长征电器基地选址在如今的西安路、上海路、北京路一线。

  如今鲜有人知道的是,当年位于如今澳门路与上海路交叉路口的永佳低压电器厂,是第一个从上海内迁遵义的厂家,也曾是全国低压电器主要生产企业和全国接触器生产主导企业之一。

  当时的长征电器公司一带,还是一弯缓坡梯田,梯田周围散落着几处村落,低矮的木屋间杂着土墙茅屋,靠近凤凰山一侧,半山坡上有几处废弃的砖瓦窑和石灰窑,唯一的一幢两层青砖瓦房“湘江医院”高耸在荒冢杂草丛中。“傍晚听鸦啼,入夜闻狼嚎,令人毛骨悚然。”多年后,永佳电器厂刘锦祥、薛锡根等人在其回忆中如此描述当时上海路一带的情形,由此可见当时的荒凉。

  如今,上海路沿线早已是中心城区最为繁华的区域之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美丽的花园小区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房价也可以说是最贵的区域,只有那些散落的旧家属区、遗留的厂房在默默向人们诉说当年三线建设的奋斗历史。

  对于三线建设的评价,至今仍充满着争议,然而,对遵义这个黔北偏僻的小城市来说,三线建设无疑是一次发展与变革的机遇,也体现了上海等发达地区对遵义的支援与合作。

  巧合的是,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

  随着长征电器基地选址的确定和土建工程的逐步完工,从1966年年初起,上海电器方面支援遵义三线建设的职工、家属开始分批进入遵义,三线建设的勇士们在这一片荒凉之地开始了他们的拓荒之旅。

  有老“长征人”告诉遵义晚报记者,当年不少人是满怀热情告别车水马龙的大上海来到遵义的,当时的宣传是“好人好马上三线”,来的大多是上海企业原来的优秀技术人员,带着精良的装备、优良的产品、过硬的技术,带着党中央、毛主席的重托,开始了建设大三线的光荣历程。来到遵义,迎接大家的是齐鸣的鞭炮和夹道欢迎的群众……“这一幕总是让人热血沸腾!”

  生活条件差,当时的工人们大多居住的是用泥土、石块砌成的“干打垒”工棚;各个工地上,醒目地树立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大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加快三线建设、让毛主席放心”等巨幅标语,铁锤、石镐敲击声此起彼伏,运沙、运石的汽车、马车来来往往……

  正是在上海等地支援下实施的三线建设,才有了后来长征电器集团的雏形。现在有据可查上海企业对口支援遵义三线年上海电器公司及下属企业的8个会议纪要。这8个会议纪要明确了上海华通开关厂支援长征一厂,上海东风电器厂、立新电器厂、电阻厂支援长征二厂,上海电器铸造厂组建长征三厂,上海电器胶木厂组建长征四厂,上海东方红电器厂组建长征六厂,上海人民电器厂支援长征九厂,上海电器厂支援长征十一厂,上海电器成套厂支援长征十二厂……。

  自1965年开始从上海内迁,到1969年1月29日长征电器基地成立,历经企业不断发展,1996年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长征电器公司更名为贵州长征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独家发起组建贵州长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长征电器”成为遵义第一家上市企业,直到成立第一家中德合资企业,长征电器公司曾一度辉煌。

  回忆起当年的“金钟默勒”,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可仁仍记忆犹新:产品不仅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工艺,生产的塑壳开关外观透明非常漂亮。从德国引进生产的有载分接开关、框架开关、塑壳开关、漏电开关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甚至紧俏到需要排队。

  长征电器集团最辉煌时,旗下有15家下属企业、1个上市公司、4个二级子公司,并且还有自己的研究所、子弟学校、技工学校,在全国三线企业中,长征电器基地一直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员工近1万人。

  市场经济的大潮无情地冲刷着中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由于渴求人才,把目光瞄准了全国电器生产基地的长征公司,造成了技术人员的大量外流,“这些人的离开,把厂里的先进技术也带走了。”

  凭借资金的积累加上灵活的经营机制,温州等地作坊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席卷全国的低压电器市场,这让曾领先全国的长征电器基地感受着严峻的挑战。

  事实上,就在同一时刻,国内所有的三线企业几乎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一场企业的革命-----企业改制、股权转让、破产重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也在长征电器集团实施。

  阵痛之后,刻有时代烙印的贵州长征电器集团消失了,分片突围最终取而代之的是国有的长征电器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10多个民营的电器公司,没有了军品、没有了对国有企业的保护、没有了垄断,长征电器完全进入了市场竞争的大潮之中。然而,“长征”却是这些企业共用的一个名称,众多以“长征”命名的电器公司入驻到遵义的工业园区之中。在长征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的主导下,“长征人”成立了遵义市长征电器行业协会,协会共有18家会员单位,有员工近1500人,产值规模约10亿,许多企业都是遵义市的纳税大户。平常通过组织企业间交流和员工之间的活动加强联系,2014年初举办的‘长征之春’文艺演出深受好评,广泛的交流增强了长征企业的凝聚力和作为‘长征人’的归属感。长征电器集团虽然消失了,但‘长征电器’却将永远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电器行业中响亮的品牌。”

  长征电器基地,是遵义低压电器行业的开拓者,饱含着创业者的汗水和希望,他创业和发展的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必将被视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被传承。

  如果说,长征电器行业协会的存在,是让原先的“长征人”依然感受到家的温暖。那么,如今打造的1964文化创意园,则体现今天遵义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拼搏精神,展现新“长征人”在时代发展中勇立潮头的勇气。

  如何保留呢?长征人研究发现,众观全球,在保留工业遗址的前提下进行新的开发和利用有着不少成功的先例。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的曼彻斯特工业城市……都是将原有的工业老厂房改造成为新的商业区、文化创意区的成功典范,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意产业已经在全球形成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在国内,北京的798工厂,被艺术家改造成为了艺术创作区、文化交流区、休闲旅游区;上海的M50、红坊、国际时尚中心、1933等文化创意旅游项目,都是利用原来老厂房改造而成。

  这些文化创意园的成功及发展给了长征人启示,遵义也需要发展文化创意、艺术交流,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于是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要保留三线记忆、三线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的潜力,助推遵义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长征电器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的建议下,2013年元月市政协委员罗德生联合50多位市政协委员,联名拟定递交提案,希望保护三线文化、建立三线文化创意园。

  这一提案引起了遵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多次到现场指导帮助,排忧解难;市政府、市政协为此专门组队到上海、成都等地进行考察,并于2014年6月19日正式明确建设三线文化创意园,而项目的名称最后敲定为“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对三线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光深入1964文化创意园区专题调研,他强调,要深入策划、精准定位,按照立意准、定位高、手法新的要求,把1964文化创意园建设得有形、有神、有魂,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和工业文明。

  “1964文化创意园不仅仅有三线建设的记忆,也有创意产业、时尚产业、休闲产业。”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直言,不是所有的商家都可以进入1964文化创意园区,那些具有鲜明创意文化、时尚潮流的项目才会成为我们招商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在长远,旨在打造一个独具魅力的创意、时尚、休闲、怀旧的城市新地标。

  城市发展需要留下记忆,1964文化创意园无疑会让人们记住三线建设曾为遵义带来的巨变。

  1964文化创意园,位于温州路,这里是原来的长征电器十二厂厂区。如今,这里闲置厂房依然高大整齐、保存完好。如何把厂区闲置厂房利用起来,进而打造成为遵义首个集文化创意、艺术创作、时尚体验、文化旅游、创意办公于一体的文创产业基地,是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服务遵义,谋求长远发展的力作。

  1964文化创意园规划总用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停车位2000多个。整个园区将分两期建成,一期以老厂房的改造为主,规划建设为五大功能区:文化创意区、三线文化展示区、旅游休闲区、艺术广场区、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艺术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创意设计中心;三线博物馆、三线雕塑群;旅游接待中心、旅游休闲中心;艺术广场、艺术雕塑群、园林景观;管理服务中心、多功能展示中心;二期将建设新的配套项目。

  早在去年6月,市政府就将其列为全市八大工程的旅游文化精品工程,要求把园区建设成为遵义市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弘扬三线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A级旅游景区、中心城区重要的文化新地标。

  如今,1964文化创意园正在加紧施工中,公司总经理唐恩友告诉记者,按照晓光书记的指示,在今年年底,一个崭新的文化创意园区将初现雏形,并将在明年作为遵义市重点观摩项目迎接省第11届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有关人士透露,公司将利用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的机遇,把历史文化和时尚创意融入园区,将1964文化创意园打造成为西南片区、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园。

  1964,三线建设的元年,或将淡出人们的视线文化创意园,却将成为长征产司发展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