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轨道医生上岗 探伤效率提升150%
来源:星空体育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5-05-06 08:28:31
3月25日,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在京港地铁正式启用。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台由京港地铁参与研发的巡检车,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首次实现了轨道巡检与钢轨探伤两大功能的集成应用,大幅度的提高了地铁停运后维修窗口期的工作效率。
3月25日凌晨0点30分左右,北京地铁14号线已经停运,但丽泽商务区站内灯火通明。站台上,用于维修的车架、车轮、座椅、各类维修模块和工具整齐地摆放在地上,4名检修工人正在进行下轨前物料出清确认。“我们先将这些模块和工具准备好,下轨后,我们会组装模块,拼装出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这辆车太大,没办法搬运到轨道上,所以都需要现场组装。”京港地铁高级轨道维修工程师张冉介绍。
只见4名检修工人两两一组,迅速将上述物料搬运到轨道上。最新“出场”的是带有底板的两组轮子,他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稳定住轮子,有的拿扳手拧螺丝,很快就拼装出车底部。更令人惊讶的是,车上还能安装4个座椅,座椅的前后方空间也被充分的利用,前方两个屏幕分别为避障雷达显示屏和超声波探头显示屏,后方还挂着两个微型灭火器仅用十分钟,地上密密麻麻摆放的几十种物料就“变”成了一辆巡检车。
随着巡检车安装好,4名检修工人开始作业,当驾驶员踩下“油门”,车辆即向隧道深处驶入。张冉介绍,本次巡检将完成丽泽商务区至西铁营之间20公里的巡查任务。以往,靠人工巡检,每名工人要在夜间徒步七八公里,巡检车上线后大幅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轨道作为列车行驶的“跑道”,必然的联系到地铁运营与乘客的安全。为保障轨道状态及相关设施安全可靠,每日地铁停运后,京港地铁会按照计划,开展轨道巡检和钢轨探伤作业。
“其中,轨道巡检属于日常巡检,需要全面检查轨道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外观状况及旁边的环境,而钢轨探伤则是对钢轨进行定期体检,运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轨道内部的缺陷和损伤。”京港地铁工程经理焦坤介绍,以往这两项工作需要两组员工分头徒步进行。为了逐步提升检测效率,在有限的夜间作业时间内,更高效地完成轨道巡检及探伤工作,京港地铁提出多元化轨道综合检测构想,通过研发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辅助人工检测,同步完成轨道巡检、探伤等多项检测,为轨道精准“把脉”,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北青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智能综合巡检车实现了轨道巡检与钢轨探伤两大功能的集成应用,这一举措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尚属首次。在一次检验测试过程中,巡检车能同时完成道床、隧道、轨面巡检及超声、钢轨探伤多项任务,检测速度达15-20公里/小时。配备高精度线阵相机与智能图像识别算法,精准采集分析隧道轨道缺陷。自巡检车上线以来,经试点应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相较于人工检测,轨道巡检效率提升33%,钢轨探伤效率提升150%。
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还具备智能化操作的特点,它拥有避障预警、区间隧道全景记录等功能,大幅度的提升了检验测试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还能实现轨面视频监视、同区段数据同屏回放、检验测试的数据实时上传等功能。文/本报记者 刘洋
连日来,在山东烟台长岛海域,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开展贝类养殖、浮漂更换等海上生产作业,呈现出一派“海上春耕”的繁忙景象。
近年来,潼南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油菜花经济”的潜力,以花为媒,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有效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目前,玉渊潭公园技术人员正在加紧进行樱花促培,100余盆早樱、中樱、晚樱将于下周提前绽放、同期争艳。
此次展览汇聚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及中国美术馆藏品240余件(套),包括彩陶、简牍、画像砖、彩塑、临摹壁画等多个类别。
张靖皋长江大桥连接江苏省苏州、泰州和南通,跨江段全长7859米,设置南、北两座航道桥及南中北三段引桥。